冬天,一碗热气腾腾的汤总能从肚子里温暖人的全身,幸福指数也会直线上升。但是,热汤虽然好,但是如果喝的方式不对,也可能带来危害。东南大学附属仲达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惠今博士,揭示了藏在一碗热汤里的五大危机,教你如何正确健康地喝汤。
组件危机
一碗汤很舒服。事实上,如果你仔细分析一碗汤的成分,你会发现汤里99%的成分是水,其余1%含有脂肪、蛋白质和少量矿物质。所以光靠一碗“大补药”汤并不能达到营养均衡。同时,一碗汤会产生饱腹感,每天摄入的蔬菜、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也会相应减少。所以喝汤的时候要注意一日三餐,营养均衡。
温度危机
很多长辈常说“汤只有热了才好吃”。但大多数汤不建议过度追求“热”。研究表明,吃太热的食物往往会增加患口腔癌和食道癌的风险。太热的食物容易损伤口腔和食管粘膜。如果黏膜长期受损,很容易诱发与黏膜相关的癌前病变。所以温度一般控制在60摄氏度以下。另外,孩子的黏膜比较细腻,汤的温度要低一些。
时间危机
【/h/】熬骨头汤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熬的时间越长越好。煮两三个小时后,汤会更白,更美味。其实煮太久只能改善口感,但是煮久了,骨头汤里的嘌呤和脂肪确实会增加。牛喝多了容易导致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甚至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如果是蔬菜海鲜配汤,建议控制在半小时以内;如果是肉汤或者骨头汤,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调味危机
煮汤的时候,加点盐可以让汤更“魂”。然而,如果摄入过多的盐,很容易导致血压升高、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健康成年人每人每天摄入的盐不应超过5克。据一些调查显示,中国居民的实际日食盐摄入量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摄入量。所以平时要注意放盐量,控制得当。
速度危机
【/h/】虽然饭前喝汤有利于增加饱腹感,减少后期人的食物摄入,但是喝的太快也未必是好事。大量水分在短时间内进入胃肠道后,会稀释消化液。因此,它对以下食物的消化有不利影响。所以容易稀释胃酸,促进消化道疾病。此外,饱腹感信号向大脑的传递总是有“延迟”的,所以有时放慢进食速度也能有效减少食物摄入。喝汤的时候,建议尽量放慢速度,控制汤的量,一次一碗比较好。记者王千
发布时间:2020-12-20 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