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春光明媚,阳光透过玻璃照在老吴身上,也照进了他的心里。58岁的老吴正在家人的帮助下慢慢准备出院。这仅仅是他肝移植后的第二周。
从肝硬化到肝癌再到肝移植,老吴痛苦了五年多,对他来说是一段非常痛苦的回忆。身体不适令人难忘,从最早抢救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导致消化道出血,大量腹水导致腹胀,到去年放疗介入后呕吐发热。每次都是身心俱疲,甚至夜不能寐;心理压力让他几近崩溃。去年甲胎蛋白的大幅上升,对于正在积极配合治疗的老吴来说,犹如晴天霹雳,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可能就在前方。老吴甚至开始表现出消极的治疗态度,害怕经过一番治疗后结果不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58岁不算老。在家人的反复劝说下,老吴决定放下顾虑,到北京医院肝胆胰外科住院治疗。在魏军民主任医师和刘雁南主任医师的安排下,老吴完成了一系列检查,全科充分讨论了老吴的病情,一致认为肝移植是治疗方案中预后最好的。
由于老吴长期患病,反复常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对移植又知之甚少,所以一开始对肝移植的态度比较消极。专家耐心地给他讲解移植的科普。老吴也在网上看到很多肝移植后高质量存活的案例,下定决心要做肝移植。肝源可遇而不可求,下一步就是治疗和等待。
2月21日晚上9点,老吴惊喜地接到了北京医院肝胆胰外科的通知。通过器官分配系统匹配了一个肝脏,让他尽快去医院做术前准备。第二天一大早,老吴在岳阳老家做了急诊核酸检测,下午就到了北京医院。老吴之前在肝胆胰外科治疗过几次。病房的医生护士都比较了解他的病情,术前准备非常顺利。大家在老吴进手术室前为他加油,老吴紧绷的神经慢慢放松。
手术没有预期的顺利。因为供体肝脏是严重的脂肪肝,所以存在原发性肝功能衰竭和受体死亡的风险。经过多点穿刺活检,医生确认肝脏脂肪小于50%,适合肝移植。老吴确诊,准备麻醉。手术中,由于老吴之前放疗,肝脏周围水肿,毛细血管成簇,手术难度超出预期。游离肝、无肝期、新肝期、肝脏血供开放后,医生看到肝脏恢复了鲜红的血供,黄色的胆汁一滴滴流出来。历经8个小时的艰辛,从肝切除、供肝切边到供肝植入,随着肝动脉和胆管的成功吻合,肝移植非常成功!
手术结束后,当医生将手术成功的消息告诉患者家属时,家属们掩面而泣,对北京医院肝胆胰外科团队为挽救患者生命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努力表示诚挚的感谢!
手术后,老吴离开呼吸机回到ICU,很快就睁开了眼睛。主任医师魏军民和刘雁南告诉老吴,手术很顺利,但为了保证环境和安全,他必须在ICU休息两天。那一刻,他眼眶泛红,用带着口音的湖南普通话缓缓说道:“谢谢医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非常感谢!”
手术后仅三天,病人从ICU回到肝胆胰外科病房,明亮干净安静的环境,消毒水的味道,还有亲切的“回来吧,老吴!”。负责肝移植病人的护士已经开始了一个新的护理阶段。在做好专科护理的同时
随着感染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成功,肝功能各项指标逐渐好转。老吴一直在慢悠悠地准备出院的物品。每天查房的时候,他都要向医院和肝胆胰外科的所有医护人员表示感谢,每次情绪激动都会热泪盈眶。老吴一直念叨着感谢医院,感谢医生,感谢捐献器官的不知名的朋友和家人。正是在大家的帮助下,他获得了新生。
微信视频预览
患者老吴在受访中对医患团队表达深深地谢意
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内外就开始探索肝移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随着抗排异药物的不断更新和手术方法的不断改进,手术成功率大大提高。自2003年以来,北京医院肝胆胰外科持续开展肝移植。目前不仅拥有成熟优秀的移植团队,还拥有经验丰富的捐献团队和器官维护团队,能够完成器官获取、维护、移植等全链条操作。
这不仅是挽救患者生命,提高终末期肝病患者存活率的一种方式,也是延续大爱的一种方式。北京医院肝胆胰外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秉承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为重症肝病患者保驾护航,让大爱延续!
发布时间:2022-04-20 2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