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爷爷不开胸换“心门”:大腿开小口,心脏就能换个瓣

自产|搜狐健康

作者|杨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编辑|高秉辉

“做梦也想不到,从腿上打个针,就把坏的心脏瓣膜换好了!”1月31日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急性心血管病救治中心出院时,74岁的胡爹爹喜不自胜,拉着医生连连道谢。

两年前,胡爸因心脏主动脉瓣钙化狭窄伴瓣膜功能不全,在武汉某医院行开胸主动脉生物瓣置换术。出院后,虽然坚持定期服药,但一年前间歇性活动后开始出现胸闷、气喘等不适,疫情爆发后症状更加明显。他的家人把他送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经检查确诊为“主动脉瓣人工生物瓣衰退,主动脉瓣严重狭窄,心功能ⅲ级(NYHA级)”。

胡爸爸年纪很大了,很怕手术中的第二把“大刀子”,就找来了我院心内科主任蒋宏教授。姜红教授的团队进一步完善了对胡爸的检查,发现他的主动脉生物瓣明显增厚,严重狭窄,流速高达6.1米每秒,峰值压差149 mmHg,平均压差89 mmHg。尽快更换新的主动脉瓣是改善病情的唯一方法。

考虑到胡爸年龄大,二次开胸难度大,感染风险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心脏外科、超声影像科、放射科、麻醉科组成了MDT抢救小组。经过反复讨论和研究,研究小组最终一致决定采用微创方法——世界上最先进的“瓣膜中瓣膜”技术,再次为胡爸爸进行瓣膜置换手术。

“瓣中瓣”手术需要进行第二次心脏瓣膜置换,新的生物瓣膜卡在患病的旧生物瓣膜上,需要更精确的定位,更大的解剖变异,手术难度极大。在做好充分的计划后,急性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心的姜红主任和陈静主任带领急救和重症监护小组从胡爸爸的大腿上穿刺血管并放入导丝。人工心脏瓣膜沿血管通道从大腿输送到主动脉瓣区,人工瓣膜成功释放并植入。

术后超声等影像学评价显示,胡棣主动脉瓣位置良好,无反流及瓣周漏。主动脉瓣平均压差由89 mm Hg降至27 mm Hg,各项物理指标恢复良好。胡爸爸术后第三天就可以下床了,活动后也没有胸闷气喘等症状。

姜红主任介绍,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不需要开胸和体外循环,只需要穿刺股动脉植入正常主动脉瓣,具有创伤小、不干扰心脏血流动力学、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适用于不能耐受手术、不愿进行外科开胸手术的瓣膜性心脏病患者。

据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性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心是国家胸痛中心、国家心力衰竭中心、湖北省急性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心。近年来,该中心在姜红教授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各种国际领先的高危复杂心脏介入手术,通过微创手段挽救了大量复杂心脏患者。

发布时间:2021-02-03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