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更多智能化适老产品和服务(经济新方位)

没有健康代码的公交车被拦截,现金支付被拒绝...随着中国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许多老年人无法上网和使用智能手机,在购物、旅游、医疗和消费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不便,“数字鸿沟”问题日益突出。

【/h/】国务院近日发布的《有效解决老年人使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在政策引导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下,能够有效解决老年人使用智能技术遇到的困难,使广大老年人更好地适应和融入智能社会。实施计划的特点是什么?如何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记者进行了采访。

关注旅游、医疗、消费和工作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我国的快速发展,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暴露无遗。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健康码’的推广和非接触支付让这个问题更加突出。”中国老年协会政治研究室主任李志宏分析,老年人使用智能技术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认知和操作能力下降;另一方面,有些应用程序操作复杂,老年人很难记住过程。

【/h/】此次发布的《实施方案》针对老年人日常生活中涉及的出行、医疗、消费、娱乐、商务等七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提出了20项具体措施。比如在出行方面,地方政府一定不能把“健康码”作为人员通行的唯一凭证;在办公服务方面,医疗、社保、民政、金融等高频服务要线下办理,延伸到基层,为老年人提供便捷服务...今年年底前,我们将集中力量推进各项传统服务保障到位,出台并实施一系列有效措施,解决老年人在使用智能技术方面最迫切的问题,切实满足老年人的基本需求。

李志宏说:“实施计划中提出的措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此外,我国老年人数量众多,老年人智能服务发展空间广阔,如帮助老年人方便享受各种智能服务,积极开发智能艾滋病、智能家居、健康监护、养老等智能终端产品。有利于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54亿,占总人口的18.1%。相比之下,截至今年3月,中国60岁及以上网民比例仅为6.7%。“互联网正在继续向中老年人渗透,数字鸿沟也可以成为数字机遇。”李志宏表示,《实施计划》引导全社会共同努力,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关爱、直接的便利服务,让他们更好地分享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

兼容,线上线下结合

实施方案提出将传统服务与智能创新相结合,普遍应用与分类推广相结合,线上服务与线下渠道相结合。

如何用两条腿走路?国家发改委秘书长赵用“生活在底层”、“兼容并包”来概括。

——保持底线,鼓励新技术、新方法的普及,保持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

第一,保留传统纸质证书。比如不会扫码或者扫码不方便的老人,可以由社区和医院提供纸质证明;车站、文化体育场馆保留门票、门票等传统纸质凭证。二是为老年人建立专门的服务渠道,主要是建立没有健康代码的渠道,在各种生活服务中为老年人建立绿色渠道。第三,保持人工服务,让窗口服务、电话线和指导人员更好地帮助老年人。

北京市卫健委发言人高晓军近日表示,今年年底前,北京所有医疗机构将开通绿色通道,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捷服务。

-兼容,贴近老年人需求,加强技术创新,提供更多适合老年人的智能产品和服务,促进智能技术的有效推广应用。

“推广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适应老化,使其具备大屏幕、大字体、大体积、大电池容量、操作简单等特点。,哪些更方便老年人”“根据广场舞、大众唱法的一般文化需求开发设计适合老年人的智能应用”……“老龄化”是《实施方案》中的高频词。

【/h/】如何更好的进行“抗衰老”转型?李志宏认为,首先,产品的设计理念应该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基础,本质上是赋予老年人权力,而不是制造新的障碍;需要完善相关智能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和规范,明确适合老化的无障碍设计应包含哪些内容;在利用智能技术解决老年人常见问题的同时,应进一步强调需求导向,采取有针对性、差异化的解决方案。

【/h/】现在有些出租车软件已经为老人设置了“关爱模式”,不仅支持大字体显示,简化了计费流程,还可以选择“亲友付费”,不能或者不会在线付费。老人也可以顺利打车...

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隋晶表示,目前已经筛选出一批与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网站和移动应用,并动员他们适应老龄化和信息无障碍转型。接下来,我们将利用企业信用评估机制,鼓励相关企业积极参与转型行动。

“让智能化管理适应老年人,不断改进传统服务方式,是《实施方案》的亮点。”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理事、老龄产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崔认为。

在使用智能技术的过程中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在帮助亿万老人跨越“数字鸿沟”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们识别网络诈骗。《实施方案》强调,要完善法律法规,切实保障老年人在使用智能技术过程中的合法权益;确保信息安全,规范智能产品和服务中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有效保障老年人安全使用智能产品和享受智能服务。

崔建议,在做好正常综合监管的同时,要加强对老年人的针对性宣传,引导他们重视和保护个人信息,通过老年大学、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教育机构开展智能科技教育,不给犯罪分子机会。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表示,将全面开展拒收现金集中整治和长效机制建设。一是会同有关部委、地方政府、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基层社区,共同引导和规范水、电、气、公用事业、零售、餐饮、商场、公园等高频服务场所的现金使用行为。第二,加强日常监管。通过暗访、巡查等方式开展深入调查,建立重点跟踪的违法主体名单,严惩拒收现金、涉及公共服务、民生和公众关注、影响范围较大的违法主体。第三,加强正面引导和警示教育。

“在数字化时代,每一位老人都能安心、舒适、方便地生活。要鼓励和引导老年人、家庭、社会和政府共同参与,共同营造信息无障碍的良好氛围。”李志宏说。

人民日报(2020年12月06日02版)

发布时间:2020-12-06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