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字节跳动内网的一则通知显示,一名28岁的员工在治疗41小时后不幸死亡。猝死再次出现在大家眼前,聚焦互联网大公司员工“为现金而努力”的工作状况。
近年来,猝死的案例越来越多.前段时间,“哔哩哔哩向猝死员工家属道歉”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榜首。在与家人联系善后事宜后,哔哩哔哩表示将大幅扩大审计人员招聘,降低人均工作压力。
“猝死”这个词不断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刺激着大家的神经,令人痛惜,也值得警示。
根据卫生部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2009年11月发布的信息,我国每年因猝死而失去生命的人数达54.5万人。几乎每分钟都有一起猝死。
根据世卫组织的定义,身心健康或看似健康的患者因自然疾病导致的猝死,是在意想不到的短时间内的猝死。即使是看起来非常健康强壮的年轻人,也很可能会突发心脏骤停。
猝死怎么看年轻人?我们应该担心哪些信号会导致猝死?平时应该怎么预防?掌握这些,可以在紧要关头救命!
“猝死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
猝死群体按年龄可分为45岁以下的年轻人和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先天性、遗传性或基础疾病是45岁以下年轻人发病的根本原因,如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或突发高血压导致的动脉瘤破裂等。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问题发生在年轻人身上,猝死或心肌梗死也越来越年轻化。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猝死发病率约为70万,45岁以下的年轻人比例逐渐增加,因此年龄将不再作为该病的绝对诊断依据。
猝死前的信号是什么?如何抢救和预防?
猝死就像潜伏在每个人身边的隐形噬血凶手,让人防不胜防,但也不是毫无征兆。猝死的症状有哪些?
2016年发表在《内科医学年鉴》上的一项科学研究表明,51%的心源性猝死患者在心源性猝死前4周内出现预警症状,约93%的患者在心源性猝死前24小时内反复出现预警症状。
猝死预警信息有哪些症状?
胸痛:胸痛是最常见的预警信息,占所有预警症状的46.3%。如果最近反复出现胸痛,尤其是休息时,就要提高警惕,立即去医院。
呼吸困难:呼吸困难约占预警症状的18.1%。如果最近出现无原因的吸气困难,特别是没有干咳或咳嗽有痰,就要提高警惕,引起高度重视。
心悸、气短或昏厥:有预警信息的疾病约占5.6%。出现上述疾病时,应立即就医。疲劳:当人体极度疲劳时,非常容易情绪失控,引发心脏病、血压升高,甚至猝死。当你觉得累的时候,你不用养活自己。注意适当休息。
出汗、恶心、呕吐:40%的患者在心肌梗死前1-2天出现心绞痛,并伴有出汗、恶心、呕吐。
如何预防猝死?
1.按时定期体检
2.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3.尽量减少疾病的原因。
4.高度重视心脑血管疾病的内脏保养。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目前,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主要依靠他汀类药物、抗血栓药物和外科手术等。治疗以降低血清LDL水平为目的,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尤其缺乏细胞介导的抗感染治疗。有必要从遗传学和细胞工业方面继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可以贴壁生长,提高细胞效率
目前全世界已经有几个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项目在进行,其中大部分是间充质干细胞。在clinicaltrials.gov的网站上登记了25项关于通过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其中大部分处于临床医学的第二阶段。在对23项临床研究中的1148例患者(包括528例急性心肌梗死和639例缺血性心力衰竭)进行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后,发现接受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患者的整体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改善。
干细胞和生物学研究是近年来生物医学中一个特别突出的新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致力于通过细胞疗法、移植、分化和组织再生来促进人类创伤的修复和疾病的治疗。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新的生物研究产业一定会给心脏病的治疗带来颠覆性的改变。
文章来自搜狐。
发布时间:2022-03-30 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