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升级是迫切的稳经济叙事

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消费持续回升,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多位人大代表表示,今年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刺激消费。

据统计,去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拉动GDP增长5.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4%。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但由于疫情反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提振消费仍有较大空间和潜力。目前,疫情仍是影响消费恢复的关键因素。疫情的多点传播导致市场的人流、物流受阻,产业链的稳定、供应链的顺畅成为制约消费的短板。而且这个制约消费力的短板暂时很难补上,从而阻碍了消费动能的释放。这不仅可能形成不敢消费的群体心理,还可能导致宏观经济和微观民生的双向压力。

稳定经济,需要稳定预期,增加需求,增加需求来消除疫情阴霾。稳定反复的疫情,才能稳定市场预期。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结合疫情防控新形势,及时融入防疫新思路,如推广“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的监测模式,使防疫措施更有针对性,实现防疫效果不打折扣,释放被抑制的消费活力。

疫情严重影响了餐饮和旅游消费,尤其是旅游消费被疫情传播的“点刹”阻断,旅游城市受影响更大。虽然餐饮以线上消费为补充,但没有现场体验的餐饮消费容量无疑是被压缩的。只有融合线上线下消费,才能真正提振消费动能,让消费市场真正活起来、活起来。

在政策层面,有很多方法可以刺激消费。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等14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对餐饮、住宿等行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出了强有力、有针对性的减免政策。3月,商务部组织开展2022年全国消费促进月活动,各地开展商旅业态融合、线上线下结合等多种消费促进活动,稳定重点商品消费;借助北京冬奥会带来的“冰雪热”,组织各种冰雪主题消费推广活动。

今年以来,各地在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在总结以往好的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继续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促消费活动。特别是春节期间,线上线下丰富多彩的节日消费活动,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消费活动的火爆局面,凸显了中国巨大的消费潜力。节日消费和大型活动也有助于消费升级。随着清明节、端午小长假的来临,将会激起人们新的消费热情。

为了挖掘新的消费热点,需要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比如通过新技术、新载体的植入,增强平台经济的能力和效率,让物流配送渠道更加畅通;通过人工智能的赋能,为平台经济注入新的活力;通过消费观念的升级,可以将传统的消费力转化为“房子经济”的动能;还可以引入“元宇宙”的概念,通过“虚拟场景”提升消费体验,培养新的消费理念,提升新的消费内涵。

没有消费就没有交易,没有生产,整个市场链条就失去了动力,所以要稳定经济,就要促进消费。

发布时间:2022-03-15 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