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眼病人群洞察报告》发布:糖尿病患病5年是糖网发生的高危期
新快报讯 作为常见致盲性眼病,糖尿病眼部并发症之一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下简称糖网)是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不能忽视的健康问题,但却极易被忽视。为改变这一现状,做到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糖尿病眼病关爱日”活动在上海举行。中国科学院中科科技培训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公共卫生医师分会、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联合发布了《2021年糖尿病眼病人群洞察报告》,围绕我国糖尿病相关人群对疾病的认知、就医习惯等维度进行分析,解析了患者眼中的“糖尿病眼病”,并借此呼吁我国广大糖尿病患者和相关医疗从业人员关注糖尿病眼病,共同做好糖尿病眼病的早筛、早诊、早治。

糖尿病人须警惕糖网
据糖尿病最新流行病学数据发布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总人数已达1.298亿。糖尿病可以引起各种各样的眼部疾病。其中糖网是致盲风险最高,也极为常见的一种,在糖尿病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24.7%-37.5%。而且病变早期无明显症状,易被忽视,一旦症状发生,患者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报告》显示,在此次参与调研的患者中,就有约77%的患者因为患上糖尿病后,继而出现了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等眼部不适问题。
每一位患者均有发生糖网病变的可能。由于糖尿病使视网膜血管长期处于高糖环境中,从而变得脆弱。血管就像裂缝的水管一样,容易渗漏、出血,形成病变。
经调查发现,糖尿病患病5年是糖网发生的高危期。报告中,未被确诊为糖网的糖尿病患者,患病时长多在5年内。而已经被确诊为糖网的患者,患病时间大多在5年以上。且随着糖尿病患病的时间增长,发生糖网等疾病的可能性越大。
“不只是老年人,年轻人同样需要关注糖网。”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爱尔眼科上海特区副总院长李文生教授介绍,在多年的临床诊疗经历中,有不少因视网膜病变致盲的案例。其中最小的患者才20来岁。李文生教授表示,患糖尿病的任何人都需要警惕糖网病变的风险。且超过一半的糖尿病患者,在他们一生期间将出现不同程度的糖网病变。
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视物将逐渐模糊直至完全失明,是该病的可怕之处。目前,糖网已成为工作年龄段(20-64岁)人群排在前位的、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之一。

1/3患者确诊糖网后未遵医嘱定期检查和治疗
《报告》显示,在已发现病变的患者中,还有将近1/3的患者未能按照医嘱定期接受检查和治疗。而未能及时就医的原因,和患者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知识缺乏了解不无关系。令人触目惊心的是,有47%的糖尿病患者从未检查过眼底,甚至在眼部出现不适症状后,仍有59%的人没有到医院进行眼部检查和治疗。
“有的病人直到几乎快看不见了才想起来找眼科医生。”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副会长、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总院长、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院长唐仕波教授谈及这一现象时深表痛心,“糖网如果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是完全有可能避免失明的。但时间拖得越久,治疗难度就越大,治疗效果越不尽人意。”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显示,超半数遵循医嘱定期检查治疗的糖网患者,病情均得到了有效控制。唐仕波教授提醒,一发现糖尿病就应该马上检查眼底。无眼底病变的,至少每年检查一次眼底。
助力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糖网诊疗能力
权威数据显示,目前我国87%的糖尿病患者大多就诊于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但这类医疗机构却往往不具备糖网诊疗能力。《报告》显示,在此次接受调研的基层医生和医疗机构中,有75%的单位没有相关检查设备,并且具备确诊病情能力的医疗机构仅有18%。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党委副书记、中国医师协会公共卫生医师协会委员郭浩岩表示,要想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眼健康水平,降低糖尿病的致盲率,对患者进行专业的、终身的、动态的眼健康服务管理很重要。但超半数的内分泌科家庭/基层医生从医时长超过10年,但仍有部分医生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全面甚至是有误的,难以为糖尿病患者和糖网患者提供科学的防治引导。
为提升基层医务人员对糖网的认识,将防治关口前移,实现糖尿病患者眼底疾病的早发现,为高危患者争取到早治疗的机会,大幅度降低不可逆性致盲的发生。
活动现场,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公卫医师分会主办,由爱尔眼科作为支持单位的“全国基层医疗机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培训项目”发布了阶段性工作成果。项目目前已在全国15个城市开展,覆盖了600多家基层医疗机构的近2000名医务人员。随后第二期全国基层医疗机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培训项目也正式启动。
为保障糖尿病患者的眼健康,从根本上降低糖尿病的致盲率,借此契机,爱尔眼科全国100家“糖尿病眼病门诊”在活动现场开启亮灯发布仪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终身眼健康服务管理,将糖尿病眼病的预防、管理、治疗、控制深植其中,为广大的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好更便捷的眼底检查和诊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