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蒋硕
资料来源:健康县媒体
编者按:
2019年,“健康产业”和“健康县媒体”首次举办“全国县级医院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大赛”。在过去的两年里,来自全国30个省市的近900家县级医院提交了1800个有效病例,涉及500个不同的主题。该案在全国比赛中展出,近千名医务人员成为优秀案例舞台上的解说员。同时有15家医院和300多名专家进行评审。
从2020年7月4日开始全国县级医院竞赛病例征集工作,到决赛结束,整整140天。在40天的病例征集时间里,主办方收到了全国20多个省400多家县级医院提交的718例有效病例,最终有12例通过预赛和决赛小组赛脱颖而出,获得全国总决赛一、二、三等奖。
2021年1月10日,在之前比赛的基础上,重新启动了2020中国县医院创新之星提升医疗服务评选活动。经过之前的案例收集、在线投票和专家打分,最终从每个主题的八个独特创新案例中选出五个最有推荐价值的案例。
最近,“健康县媒体”陆续展示和播出了这些优秀案例,为全国同行提供了参考,为建设县医院和改善医疗服务的创新提供了真正有价值的参考。【/s2/】本次案例展示来自山东省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智慧医院创新建设医疗废物管理”,荣获2020年全国医院竞赛(县级)智慧医院创新建设主题铜奖、2020年全国医院竞赛总决赛(县级)铜奖。
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位于鲁南、苏北交界处,是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康复、预防保健、指导基层为一体的三级综合医院。该学科拥有104万服务人口,包括48个临床科室和12个医学技术科室。员工1638人,开放床位1100张,年门诊量87.7万人,年出院患者6.2万人,年医疗废物18791Kg。
【/s2/】如何有效处置每年近2万公斤的医疗废物,是郯城市第一人民医院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众所周知,医疗废物造成的病原体危害是城市固体废物的几百倍。如果管理不当或处置不当,很容易成为病原体传播的源头。
过去,医院医疗废物处置存在全过程人工纸质登记、人工统计和汇总数据工作量大、各部门交接签字、称重确认等工作环节复杂、容量达到3/4时未能及时收集医疗废物等诸多问题。
【/s2/】中药废桶在运输过程中无法上锁和实时监控,存在溢出、丢失和交叉感染的风险。医疗废物转移过程中存在盲点,无法警示异常问题,监管全过程难以追溯;医疗废物的分类不准确,桶装外包装,未使用的密封带,以及过多的尖锐物盒。这些都是医院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9年1月,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成立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以院长为第一责任人,后勤保障科和信息网络科牵头科室,感染管理科、医务科、护理科、门诊科为协作小组。在医院,医疗废物管理智能平台已在部分科室试运行,并对全院智能医疗废物系统的使用过程进行了专项培训和考核。【/s2/】通过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医疗废物收运的智能运营、全程监控和闭环管理。
【/s2/】在医院内收集过程中,智能收集箱放置在投放地点,收集箱通过4G网络将楼层位置、科室、交接人员、保洁运输人员、医疗废物种类、重量等数据实时上传到监管平台。护士、楼层大妈、保洁运输人员刷卡扫码交接盖章,保洁运输人员将医疗废物运送到临时储存室后再进行数据核对校准。如果两次的数据不一样,可以分析追溯。[
郯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六大原则”和“三个层次”
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职能部门负责落实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要求,落实各部门主任、护士长负责制,信息部门负责网络维护。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意义控制管理部)负责组织全院员工开展医疗废物管理知识培训。后勤保障部工作人员检查指导相关工作,监督检查医疗废物管理,根据检查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医院在医疗废物暂存场所安装视频监控系统,通过联网与管理平台连接,对医疗废物的存储、转移和处置全过程进行可视化管理,对处置过程进行跟踪管理和实时监控,对医疗废物暂存场所进行视频监控,实现视频数据的云存储。
据医院负责人介绍,【/s2/】管理人员利用医疗废物监管系统APP实时掌握医疗废物动态,实时监控生产、检验和回收情况及设备定位,准确统计医疗废物信息出入库过程的数据,及时监控医疗废物信息异常情况,查看清运人员信息。
医疗废物桶可以在医疗废物取出后自动称重,并配有4G卡,在源头完成终端信息采集。医疗废物桶只能进出,防止医疗废物泄漏。系统自动生成入库和出库明细清单,并进行分类统计。数据报告可以一键导出打印,确保医疗废物不丢失。智能平台页面预警信息的应用是根据系统页面预警反馈的信息进行监督、追究责任、整改。
医疗废物智能管理平台运行一段时间后,在医院随机抽取重点科室神经外科进行前后对比。因为这个科室病人多,不能自理的人多,耗材种类多,科室新来的医护人员多,陪护的保姆也多,所以医疗废物管理有一定的难度。现状调查为: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符合率低;医疗废物超过容器的3/4;人工称重精度低,误差大;医疗废物室不方便关闭。通过智能平台管理,医疗废物合格率从76.7%提高到96.2%。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传染性医疗废物大幅增加。医疗废物作为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屏障,处置不当必然会使疫情防控成果付诸东流。【/s2/】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对医院医疗废物实施全过程控制,利用智能终端实时上报医疗废物产生、产生时间和处置去向等信息,实施专人、专用车辆、专用交通工具管理,根据监控平台预警信息及时清理运输,效果显著。
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从1999年开始开展信息化工作。截至目前,已投入使用移动医疗系统、无纸化病历管理、自动配药机等40多个信息智能系统,吸引了省内外20多家医疗机构交流学习。智能管理创新构建医疗废物管理节约人力、提高效率、完全可追溯、可重复、易于推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s2/】一、[/s2/】实现医疗废物收运智能化运营、全过程监控和闭环管理,有效防止医疗废物泄漏和流失,全面提高医疗废物处置水平和管理效率。
[/s2/】二、[/s2/】实现医疗废物收运智能化运营、全过程监控和闭环管理,有效防止医疗废物泄漏和流失,全面提高医疗废物处置水平和管理效率。
[/s2/】三、[/s2/】如果该项目与医院视频监控平台相结合,将各大科室废物产生点和医疗废物暂存间的监控视频连接到医疗废物信息管理平台,对医疗废物监管会有更好的效果。
下一步,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将进一步发挥诊疗信息共享的作用,作为医学会的牵头医院,实现医学会内包括城关镇卫生院、马头镇卫生院在内的19家乡镇卫生院医疗废物的一体化管理。目前,已有三家医院成功复制了该模式并开始试点工作。
发布时间:2021-02-23 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