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米和小米联合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院、北京孟新自闭症儿童关爱中心、广东省特殊儿童发展与教育重点实验室发布《中国孤独症康复治疗师职业幸福感报告》,展示了这一群体的职业画像、学历和专业素养、工作认同和幸福感。据了解,这是国内首个关注自闭症康复治疗师生存状态,探讨其职业前景和幸福感的研究报告。
“90后”超6成
报告显示,在参与问卷调查的1326名自闭症康复治疗师中,30岁以下的占60.3%,31-39岁、40-49岁和50岁以上的分别占31.8%、6.8%和1.1%。米和小米首席品牌官潘采夫表示,自闭症康复治疗师属于朝阳职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加入这一领域。
报告显示,具有特殊教育专业背景的自闭症康复治疗师最多,占28.1%,学前教育等师范类、心理学和康复治疗学分别占23.8%、19.6%和15.9%,其他专业占12.6%。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指出,有条件的高校要积极开设康复治疗学、康复工程学等紧缺专业,根据实际情况开设康复理疗、康复职业治疗、听力语言康复等专业,增加康复专业人才培养供给,注重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受访者中,女性占67.9%,男性占32.1%。对于女性康复治疗师数量庞大的问题,米和小米儿童发展行为研究所所长曾松田表示,国外也有大量女性从事自闭症康复行业,这与女性对自闭症儿童细腻的感情、亲和力以及更多的耐心有关。然而,在这个领域,有许多杰出的男性从事自闭症康复治疗师的职业。他们有责任,有目标,对职业有孜孜不倦的追求。
这些因素影响职业幸福感
报告显示,影响自闭症康复治疗师职业幸福感的十大因素中,重要程度依次为收入水平、父母反馈、个人能力、专业排名、职业发展机会、个人兴趣、平台实力、职场关系、公司福利和社会声望。
对于现有从业者的情况,广东省特殊儿童发展与教育重点实验室高级研究员邱表示,很多自闭症康复治疗师是在真正接触自闭症群体后才选择进入这个行业的。在大学之前,有18.6%的人听说过自闭症康复治疗师这个职业,分别有40.3%和34.7%的人在大学期间和择业时听说过这个职业。受访者数据显示,“行业有发展潜力”、“对特殊教育的热爱”、“工作稳定”是自闭症康复治疗师选择从事该职业的主要原因。
自闭症康复治疗师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帮助孩子提高社交能力,融入社会。同时,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报告显示,34.9%的自闭症康复治疗师认为最具挑战性的工作是“处理儿童的挑战性行为”,33.4%的人认为“针对不同儿童的个性化干预”最具挑战性。面对“压力最大的情况”,自闭症康复治疗师选择“孩子有安全问题”的最多,占33.1%。
“一些为自闭症儿童选择康复机构的康复老师,可能会因为薪资水平、晋升空间、工作量大等原因而改变职业方向。真正的儿童康复老师太少了。在这种情况下,提高机构中自闭症康复从业者的幸福感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康复从业者的幸福感直接关系到自闭症儿童康复的服务质量。”一位自闭症领域的专家说。
在1326名被调查者中,他们表达了对政府支持、专业培训支持、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需求
发布时间:2022-03-08 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