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七种诊断和试验试剂获准上市药品研发推动临床试验

文本/班亚边/袁岳·

[搜狐健康] 疫情爆发以来,国家科技部和大批科研工作者投入到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展了哪些科学研究工作?有进展吗?2月1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药品研发和科研的最新进展。科技部社会发展与科技司司长吴在会上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吴说,疫情爆发以来,科技部按照总书记的指示,加大科研工作力度,及时梳理了"新药研发"、"传染病防治"、"生物安全"等科技项目成果。1月2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技研究组成立。科技部会同国家卫生安全委员会等12个部门,立即成立了专门的工人阶级,并成立了以钟南山院士为首的专家组,组织和动员全国优势科技力量开展研究。工作主要有四个方面:

首先,明确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向。

根据新冠肺炎的应急要求,围绕“可追溯、诊断、治疗和预防”的防控要求,确定了临床治疗方案优化和药物筛选、检测技术和产品、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疫苗研发和动物模型构建五个主要方向。

第二,快速部署应急任务。

从注重成果和实际应用出发,启动了科技研究专项应急工程。到目前为止,已经部署了四批20个紧急项目。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的产品研发紧急情况现场快速检测项目招标指南已向公众发布,一周内已收到327份申请。中国科学院启动了新冠肺炎防控工程,20个省市设立了新冠肺炎科技应急项目。

第三,建立了合作促进机制。

相关部门积极推进和加快血浆采集、干细胞治疗技术申报、检测技术审批、病毒株共享利用总体规划等工作,确保应急研究任务快速实施。科技研究团队与医疗团队建立合作机制,加快急诊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在临床治疗中的快速应用。

第四,加强规范化管理和服务。

为了高效有序地推进国家应急科技研究,特发出《关于加强科技研究管理的通知》([/k0/),引导科技人员发扬科学家精神,勇于担当重任,在疫情前沿写文章,把研究成果用于战胜疫情。发布了《关于加强新冠病毒高级病毒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实验室发挥平台作用,为科技研究服务。各主管部门应加强实验室管理,特别是病毒管理,确保生物安全。

在五大攻击方向上也取得了进展。在病毒病原体和流行病学方面,也初步排除了新冠肺炎的来源与已知家禽和牲畜之间的关系,表明蝙蝠是最有可能携带新冠病毒的来源。

在动物模型方面,成功构建了新冠肺炎感染小鼠、猴子等动物模型,为药物和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提供了基础条件。

在检测和诊断方面,在批准7种诊断和检测试剂的基础上,加快了现场快速检测产品的开发和应用。

在药物研发和临床治疗方面,一些药物筛选和治疗方案取得了积极进展,临床试验正在推进,一些临床治疗建议已纳入诊断和治疗方案。

在疫苗研究和开发中,一些技术路线如灭活疫苗、核酸疫苗和重组疫苗已经平行开发。下一步将继续以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为重点,实施挂图作业,按日推进,落实责任到人,加快成果在实战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2-16 13:00